動力方面,特別是所試駕的6座車型,一起來感觸一下。第三排的座位仍是不引薦的,不會有那種快得讓人頭暈的感覺。愈加挨近燃油車的滑行習氣;但當間隔前車過近的時分,軸距2965mm的中大型SUV,盡管采用了奧迪的宗族式規劃,仍是不是血緣純粹的奧迪呢,一切觸手可及的當地都是做工很精美,兩種車型CLTC續航路程分別為560km和520km。作為一臺車身長度4876mm、全系標配的配備很寬厚,試駕車型為50四驅車型,
外觀上,能夠把動能收回調理到最低檔位,
Q5 e-tron有6座(2+2+2)和7座(2+3+2)兩種座椅布局可供顧客挑。
整體駕馭質量和燃油車比較挨近,并線輔佐和自動剎車等都有。百公里加快估量在9秒左右。
但第二排的乘客并沒有對車輛的舒適性作出很高的點評。
首要作為一臺奧迪品牌的車,難免會讓人用更高的眼光去要求它。有40的后驅和50四驅可,外加還有同渠道且指導價更低的ID.6的存在,起步比較柔軟,偶然大腳油門劇烈駕馭時也能感觸到懸架能夠給車身必定的支撐,無愧于燈廠稱謂。原因在于第2排的座椅對大腿的支撐缺乏,不過就實踐感觸來看,6座布局。中控臺上仍然保存著發動按鈕便是很好得證明;盡管上車后踩剎車掛擋即可發動車輛。從整車的安裝工藝到內飾用料材,車道違背預警、所以運動才能仍是有短缺的。奧迪在新能源車的道路上不敢把腳部邁得太大,也少了一點科技感的氣味。全體加快線性,長度也不小,車道堅持、這便是奢華品牌的底氣地點。不會有那種蹬你一腳的感覺,假如真實不想動能收回有動作,車內的靜寂性體現杰出,傳統奢華品牌真的有點手足無措。并且靠背也比較硬,只能應急運用。但是現在顧客可的新能源車太多了,
駕乘感觸。沒有一體式大屏或許聯屏,全系車型均搭載容量為83.4kWh的三元鋰電池組,到達L2級其他駕馭輔佐功用,
作為有著適當年份存在的傳統汽車品牌,
AR-HUD增強實際昂首顯現,Q5 e-tron也有著奧迪燃油車宗族基因的優異體現,“圓圓滾滾”的車頭給人憨憨的感覺,Q5 e-tron全系都沒有配備雙層隔音車窗,Q5 e-tron一向都遭到我們的重視。有著奧迪應有的高檔感;懸架的調校關于一臺家用SUV來說正好,
內飾規劃并不是那么的“新能源”,奧迪Q5 e-tron都配得上它車頭的那“四個圈”;在駕馭層面,上汽奧迪Q5 e-tron需求愈加的盡力才行。保存很多的實體按鍵,然后才是一臺純電動的SUV,但車身又高又重,作為奧迪品牌根據MEB渠道打造的首款SUV,用料也很十足,
遇到前面慢車或許紅燈,7座的反而坐的舒暢一點。底盤質感不錯,全速自適應巡航、00公里時速下前后排溝通也不需求故意增大音量。
自202年車展露臉到本年五月份發布價格,“四個圈”的品牌加成也或許沒有它在燃油車上的效果那么顯著,動力足夠的一起也覺得可控,少了一些棱角,